城市山林 江苏镇江
2011年04月15日 14:23
镇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具出土文物及史籍考证,古属禹贡九州之扬州,西周初期为宜候封地,北宋更名为镇江。 镇江风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名闻四方。金山之绮丽,焦山之雄秀,北固山之险峻,丰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南郊的鹤林、竹林和招隐三寺,山岭环抱,林木幽深,又延伸入城,被誉为“城市山林”。 镇江不仅自然风景见长,而且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享誉千古的金山江天禅寺,久付盛名的焦山碑林,别具风情的宋元古街,精巧独绝的过街石塔,隐于苍松翠柏中的昭明太子读书台,雕塑珍品六朝陵墓石刻等,记下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漫长足迹,也吸引了无数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 金山 金山位于镇江市西部,面积为292亩,海拔43.7米。原为扬子江中一个岛屿,由于"大江曲流",至清光绪末年(1903年)左右与陆地连成一片。金山景点甚多,充满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古人赞为"江南名胜之最"。现在是金山和西面的百花洲合并,整个园区面积较大,有大面积的水域,风景迷人,比较著名的景点有:金山寺,古法海洞、白龙洞、天下第一泉、芙蓉楼、御码头等。 金山因有金山寺而名闻遐迩。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帝曾亲笔题写"江天禅寺",但自唐以来,人们皆称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 隆昌寺 隆昌寺又称宝华寺,始建于公元502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梁代高僧宝志和尚在此结庵传经,故名宝志公庵。宝志即民间传说中济公和尚原型。明神宗敕赐大藏经及“护国圣化隆昌寺”的名称,于是改称隆昌寺。清康熙乾隆曾多次驾幸宝华山隆昌寺,足见其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 隆昌寺,是佛教律宗祖庭,有“禅宗第一名山”之称。寺内戒台只有有放戒资格的寺院才能拥有。放戒是佛教仪式之一,大概相当于现代大学授予学位一般。隆昌寺戒坛为汉白玉所制,原为木结构,律宗第二代祖师见月大和尚改为石制坛。据《宝华山志》载,见月造石戒坛时,开基的夜晚,感坛殿放光五色,直冲云霄,众山群楼,亮如白昼。隆昌寺律院先后放戒七十余期,戒僧遍及天下,东南亚、日本等地许多信徒也慕名前来受戒。凡取得隆昌寺工时牒的和尚,走遍全国大山名刹,都会得到热忱接待。 西津古渡文化历史街区 西津古渡文化历史街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面积0.5平方管理公里。史载西津渡形成于三国时代,唐代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一直是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发生过众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见证了镇江城市发展史。街区内有2个国家级文保单位,14个省市级文保单位,保存着自唐代以来大量的历史遗存和成片的传统民居,被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街区内昭关过街石塔﹑观音洞﹑救生会的维修工程获得联合国科教文亚太地区2001年优秀保护奖,救生会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命救助机构,为镇江最重点保护的历史街区。其范围包括西津渡﹑伯先路﹑京几路等街区。 焦山碑林 焦山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摩崖石刻与碑林陈列组成。 摩崖石刻环集焦山西侧峭壁,气势磅礴,存有六朝以来刻石百余方,"大字之祖"--《瘗鹤铭》原址即于此。 摩崖唐刻《金刚经偈句》、宋刻《米芾摩崖题名》、《陆游踏雪观瘗鹤铭》等,均属上品,弥足珍贵。 碑林陈列始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宝墨亭, 明代扩建为宝墨轩,自清以来,蜚声江左,但屡遭毁坏。新中国成立时,已是环堵萧然。 1960年镇江市政府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征集四乡刻石,建立焦山碑林。 1988年进行维修,2002年投资400万,对焦山碑林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工程。现占地面积为7000平方米。 焦山古炮台 江苏镇江市焦山东麓,树林茂密,怪石嶙峋,八座炮台成马蹄形排列,炮口面对大江,这就是著名的焦山炮台。 由于焦山扼守着长江的咽喉地带,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爱国名将韩世忠率领将士数千驻扎焦山,堵击金兵。 德柘元年(1275),宋、元大军在焦山一带的江面上激战,出现过“焦圃险要屯包港,元宋兴亡战夹滩”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近代焦山流传着更多的浴血御敌、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