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华语会话课
2015年04月08日 16:22
来菲律宾巴西中华书院支教三个多月了,一来到这里我就承担了一个年级的华语会话教学课。不管以前老师们是怎么做的,总体感觉效果不甚好。中学四年级了,用简单华语进行表述、对话很难,甚至听力更差,一节课浅显的汉语语言都难以顺利地互动交流,不通过媒介语很难开展课堂教学。所以我对华语会话课程教学做了一些改变,在课堂上有了自己一套别样的做法,说出来请大家予以建议。 一、自己编写话题做教材范本。 以前学生们使用北京华文学院编写的《汉语》系列教材中的《说话》课本,但由于课程每周安排时数的不同,所以在使用上不连贯,零零碎碎,用起来绊手绊脚,与实际汉语教材没有相互的补充、支撑,更谈不到延生、拓展。 我干脆针对学生的切身实际,依据我们真实的生活,自己找一些学生感兴趣话题去说。我的话题有:“问候语、辨别物品、关于所有物、辨别身份、关于介绍、年月日表述、谈论事物、关于拜访、关于语言、关于年龄、谈论活动、谈论昨天的事、询问地址、寻求帮助、打听情况和问路、计划将来、谈论天气、关于生病、旅游、购物等......。” 二、课堂采用聊天方式进行。 课堂依据话题为文本素材,相应的准备好此节课的相关课件、录音、教具、材料。对话、听话、说话、讨论、自由发言贯穿课堂始终。请看我的一节《辨别物品》课:“这是什么?是支笔。这是你的书包吗?不、它不是,是吴利佳的。那是一张课桌吗?不,那是老师的讲桌。这个用英语怎么说?我们的教室有多大?你的书包是什么颜色?”这一言一语都由学生去问,去回答。感觉这样的课堂好亲切、好实用。 三、鼓励学生们大胆张嘴巴说话。 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必须开口说话,这是毋庸置疑的。我的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的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分组竞争,鼓励、激发他们去说,想去说,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少开口的学生就成了这个阶段的关注对象,想方设法引导、诱导。《我的活动》这节课,课题一抛出,争相发言者摇摇欲试。我却把问题给了一个很少说话、华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让他先说,让旁边的学生帮着他说。即使话说的很短、甚至牵强,但掌声的轰鸣却给了他无比的自信和动力,慢慢地他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敢说华语了。 四、保证有效的语言环境。 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学习一种语言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好地锻炼与提高。菲律宾学生们的主流语言是菲律宾语和英语,汉语交际很少用,这样的情形很难保证华语的使用率。一个办法,为学生创造适当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下午华文时间必须说普通话、用普通话,包括有事向老师请假、问问题,同学间叫嚷等。可笑的是有的孩子起初想去厕所居然不会自己说,哪只好开始学着说了。这些或许还不够达到全方位管控,我就让学生们相互监督,记账本,算总账。当然,算账也是罚说普通话了。 五、经常性的坚持,日积月累。 每周一句是我来学校最好的一个华语教学成果。每周一上课,老师们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准备好一句话,写在班级黑板的右上角,保持一周,利用上课下课放学的间隙反复操练。教师还要随时抽查学生,所以现在的学生身上经常带有一句话卡片,以防备受罚。中学二年级班现在已经积累了十多句话了:“今天我们又见面了,见到你很高兴,祝老师工作愉快!”“时间是金钱,时间是生命,我们要珍惜时间。”“今年的天气特别恶劣,我们要注意防范,注意安全,爱护我们的生命。”“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一生中帮助我们的人......。” 会话课的效果好坏关系到学生是否真正把言语技能转化成了言语交际技能,关系到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尽管我做的还是点点滴滴,但还是取得了一点成绩,我将继续摸索,使学生口语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巴西中华书院 王国华)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
|